close


「山豬、飛鼠、撒可努」台灣獵人的故事。

大學修社會學時,我寫了關於這本書的心得,

後來由作者撒可努本人拍成電影,

及卡通(台語發音?)。
預告


全片

 

算是第一部提及原住民狩獵文化保存的坊間作品,

雖然大學時參加的是自然生態保育社,

對原住民保留狩獵文化與生態保育間感到衝突。

 

原住民因為外來文明失去了原本與生態共存的生活方式,

台灣以往走在西部平原還會不小心撞到鹿。

是我們讓這一切消失的。

 

去聽巴奈的演唱會,

巴奈與她的先生那布用母語唱了這首「為什麼」,

開唱前,那布先生說明想遵循以往的生活方式,

外來的警察與司法系統卻判他有罪,要把他抓去關。


假使原住民沒有受到外來統治,

他們今天會過著怎樣的生活?

他們早就有跟生態共存的一套生活方式。

努力把每條河流都弄髒、挖山填海、

讓老鷹無法飛翔的卻是我們。

 

 

從小就懷疑為何河水都是髒的,

長大卻習慣了,若有乾淨的水才奇怪。
我也想要唱
為什麼」了。

 

保育應重視棲地的保育,
而不單是單一物種的生命數量延續,

這個責任應該是我們全體的。

 

保護原民的打獵文化,

在與生態保育中取得平衡,

應有更大規模的國土保育政策。

 

整體國土發展應嚴格限制自然區域開發,

而不是計較台灣東西部,應視為全島整體的配置利用。

讓地方發展能適得其所。

 

更可從地下汙水處理系統建置、農藥限量專賣檢驗、

農業精緻專業化、海岸水泥化移除、

發展綠能觀光開始著手。
 

 

希望撒可努先生的獵人學校也能夠發揚光大,

在台灣仍有「獵人」這個職業。

arrow
arrow

    ev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