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oster2.jpg 幾年前買了這部片一直擺著都沒看,

一部還算具有娛樂性的片子,把一些沉重的議題用比較輕鬆的方式帶過,

但主題間串聯度稍不夠流暢,需要對某些畫面適應一陣子才不會覺得插進來很突兀。

 

IMDb:7.8

電影簡介(網路節錄):

亞利的媽媽是東德優秀的社會主義激進份子,她相信「共產黨能美化世界」。

但在接受黨主席表揚的夜晚,她昏倒了。

當她八個月後醒來,心臟極為脆弱,禁不起任何驚嚇。

亞利非常頭痛,要是媽媽知道柏林圍牆倒了,

漢堡王和可口可樂早已攻陷她深愛的祖國,那她肯定活不了。

 

孝順的亞利翻出共產時代的窗簾,逼迫姐姐穿上苦哈哈的舊衣,

把家裡的時間停格在過去,讓出院的母親以為她的世界從未改變過。

 

當媽媽身體狀況一天比一天好,她告訴亞利她想看電視…

亞利的「白色謊言」,即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心得:

在描述歷史與政治衝突時,一樣是偏向資本主義的角度。比方使用弔詭的安排,男主角的母親熱衷改善應該是完美的社會主義,到了她死前,都是不完美的,是在兒子謊言下完美。如同許多西方評論對於共產主義的評價,煽動與欺騙,到內化共產主義後,所產生欺瞞式的自我安慰。

有稍微描述到年輕世代不想被拘束、受西方的各種誘惑的影響。這點,我就贊同是必然的結果吧。

 

除了主軸劇情的善意謊言以外,裡面有個諷刺主題包裝。比方說,可口可樂公司,這種民間營利事業,都可以扯上民族主義偽裝的資本罐頭,經過重新包裝,似乎差異也不大等等。人們對物品的定義,會大大影響對它的感受。

 

另一個主題想表達的是,不管環境如何改變,非嚴重的天災人禍,只要家人同心協力、互助互愛,就可體會到幸福。想想,台灣也是如此,政治常常並不是台面上我們見到的那樣,應該避免被政客操弄,多多重視自己身邊的人比較實際。像男主角的母親後悔當初沒到她討厭的西德一般,許多堅持其實是無謂的,或是別有他因的。

 

背景知識:

1945年德國戰敗,被美、英、法、蘇四國依據雅爾達協議分區佔領。美英法佔領區和蘇聯佔領區分別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德國被迫分裂為兩個國家。

 

戰後的西德發展成了一個工業高度與經濟發達的國家,東德則封閉且貧困。美蘇關係走向緩和後,東德人對西方物質生活的羡慕,加上對東德經濟、政治不滿,

產生了和西德統一的訴求。終於在1990年,西德主導政治和經濟制度下統一。

部份過去的保守東德人與近年因金融危機,又開始思索共產主義的好處。

 

列寧,第一屆蘇維埃政府主席。一生也滿特別的,中學畢業時,其兄因參與推翻沙皇組織而被處死。中年領導革命活動,不僅是為其兄伸志報冤,也為了實現他心中美好的烏托邦。成功不是偶然的,也因人民廣受馬克思主義的吸引。部份可歸功於列寧出書提出幾種各具體的方案,將社會主義深根全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v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